10倍杠杆配资 宋哲宗为何曾一度要废掉祖母高太后?_宋神宗_赵熙_宋朝
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,涌现了无数更替的朝代,宋朝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页。宋朝不仅以其繁荣的经济著称,更因宋词这一文学瑰宝而闻名遐迩。直到今天10倍杠杆配资,人们对宋朝的印象依旧是文雅而内敛,充满了文化底蕴和艺术气息。
宋朝的开端由赵匡胤奠定,他采取了集中全国军权于一身的策略,使得宋朝实现了高度的中央集权。这种权力的集中一方面避免了外戚干政和后妃专权的乱象,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政治上的复杂矛盾。特别是在宋哲宗在位期间,竟一度萌生废除其祖母高太后的念头,这是否意味着高太后已经威胁到了他的皇权地位?
赵熙,即宋哲宗,是宋神宗的第六子,但他并非正宫皇后的嫡子,而是德妃所生。身为非嫡子且非长子,赵熙能顺利继承皇位,这离不开其祖母宣仁高太后的大力支持。宣仁高太后是宋英宗的皇后,宋英宗虽只执政四年,但他为父母正名的举动,令其亲人获得了应有的尊敬。宋英宗虽无后宫佳丽三千,仅有高太后一人陪伴,但民间传说二人感情深厚,仿佛青梅竹马般动人,或许与宋英宗身体虚弱、寿命短暂有关。
展开剩余78%宋英宗之子宋神宗的寿命同样不长。元丰八年,宋神宗体弱多病,群臣觐见时,高太后当众赞扬年幼的赵熙性格稳重且聪慧。自神宗病重起,赵熙便坚持手抄佛经,为父亲祈福,表现出极大的孝心。高太后展示赵熙抄写的佛经,赢得众臣称赞。随即,她让人抱出赵熙,代替神宗宣布其为皇位继承人,年仅九岁的赵熙从此成为皇帝。年号更改为元祐,高太后也开始了长达八年的垂帘听政生涯,后世尊称她为“女中尧舜”,由此可见对她的高度评价。
虽然高太后为宋朝做出了一定贡献,她在政治上的固执却难以忽视。宋神宗时期,变法运动被推崇,支持变法的官员得以重用。然而,高太后坚持传统,坚信祖宗遗训,认为变法会祸及百姓,曾多次公开指责王安石,尽管宋神宗对此并未理会。高太后执掌权力后,立即召回反对变法的司马光。司马光一上任便废除新法,倾泻多年积压的不满和怨气。
对于每个子女来说,父亲的地位都是不可替代的,宋哲宗对父亲变法充满敬意,甚至崇拜。然而,他年幼登基时缺乏主见,被迫听从高太后的安排,眼看父亲的努力付之东流,这也为二人日后的矛盾埋下了隐患。高太后虽声称垂帘听政非本意,却迟迟不肯放权。年幼的赵熙虽为皇帝,却无实权,朝中大臣以他年幼为由,皆唯高太后指示行事。
高太后的种种做法令宋哲宗极为不满,主要体现在两点:其一是她无视赵熙生母的地位。作为皇帝生母,朱氏理应受封太后,与嫡母享有同等尊崇,但高太后以朱氏出身低微为由,只封她为太妃,使其无法亲自抚育儿子。宋哲宗长大后对此极为愤怒,甚至不顾祖母反对,为生母修建宫殿,安排她乘舆出门,显露了对母亲待遇不公的强烈不满。
其次,高太后和大臣们认为宋哲宗年幼,需要专心学习,故对他管教极严,恨不得将他关在书房。年仅十几岁的孩子本就叛逆,高太后更切断了他与外界的联系,派二十名年长宫女照看他,规定作息时间,要求他夜晚在阁楼就寝,防止他沉迷女色。宋有成曾试图通过乳母为宋哲宗辩护,争取宽容,结果此事被高太后发现,令乳母面临死刑威胁,不敢承认传话。此举有效震慑外戚干政,也让宋哲宗感到极度屈辱,因为乳母是他信任的人,高太后此举如同打自己的脸。
每次朝会,高太后与宋哲宗相对而坐,群臣向太后汇报时,背对着皇帝,视他如无物,久而久之,宋哲宗心中愈发愤懑。到了十七岁,按理应当亲政,然而高太后仍坚持垂帘听政,大臣们也未劝阻,反而偏袒太后意见,令皇帝权威形同虚设。高太后的严苛管教加上大臣的冷漠,使宋哲宗怨恨日深,成为其执政后大力清算元祐党人的重要原因。
宣仁高太后于元丰八年去世,宋哲宗终于摆脱束缚,开始反击。为父亲宋神宗正名,他罢免了所有打压父亲改革的大臣,首当其冲便是司马光。虽已去世,宋哲宗仍撤销其谥号,毁掉“忠清粹德”匾额,表达对司马光的极度厌恶。令人难解的是,有大臣鼓动宋哲宗废除祖母的尊号,甚至谣传高太后欲立雍王为帝,因其娘家人反对而未遂。此后朝中人人自危,党争激烈,章惇多次奏请废除尊号,然而皇后与生母坚决反对,反复为高太后辩护,宋哲宗权衡后最终否决此议。
宋哲宗内心虽赞同废号,却为保自身地位只能作罢。他后来废除由高太后选定的皇后,认为这是打击高太后势力的象征,也表明改革派的胜利。临终前,宋哲宗曾为废妻感到遗憾,但一切已无力回天。
发布于:天津市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