配资论坛之家 他好色短命,却缔造大明中兴_徐阶_嘉靖_高拱
嘉靖四十五年寒冬深夜配资论坛之家,已经有二十多年未曾亲政的嘉靖帝朱厚熜,被人抬回了他生命终点的地方——乾清宫。这座宫殿既是大明皇帝日常处理政务和居住的中心,也曾是嘉靖帝用尽一生力图逃避的牢笼。此时的他已气若游丝,无力反驳周围的一切,更无法挣脱他终生深信的“二龙不得相见”的迷信枷锁。
这个迷信出自他最信任的道士陶仲文,结合多年修行研究创造出的一套玄幻理论:皇帝是“真龙”,皇太子是“潜龙”,两龙若相遇,必有一龙遭厄运。嘉靖帝年轻时连失两个皇太子,成为这说法的“铁证”。正因为这份恐惧,他对庶出的第三子裕王朱载坖极尽冷落,将他刻意边缘化。
而今清算时刻终于来临,随着当朝首辅徐阶的步伐,裕王朱载坖快步踏入乾清宫。不久之后,嘉靖帝驾崩,朱载坖终于登上皇位,成为隆庆帝、明穆宗。按理说,身居九五之尊,隆庆帝应享有天下最高权力。然而,很快他便体会到先帝当年“坐天下”的无力和孤独。
展开剩余84%自幼被嘉靖帝忽视的朱载坖,成长历程并不顺畅。两个哥哥相继早逝,他本应依照祖制晋升为太子,准备继位。但嘉靖始终拖延,出于对“二龙不得相见”的迷信,对他和景王朱载圳二子采取“居处衣服无别”的无差别对待。景王在成长过程中滋生篡位野心,嘉靖对此心知肚明,四十四年景王猝死时,嘉靖曾私下称其“素谋夺嫡”。尽管朝野传言四起,嘉靖并无实质反制,似乎默认了这一局面。若非景王早逝,朱载坖或难登基。
隆庆帝登基之初,恍若隔世。他按例欲参拜祖陵,却遭徐阶等大臣强烈反对。徐阶表明态度,时值边境北方鞑靼骚扰不断,南方连日阴雨成灾,国难当头,皇帝必须留守京城镇守朝政。若换作嘉靖,徐阶恐难幸免被驱逐,但隆庆帝谨慎处事,不愿与文臣集团闹僵,选择妥协。
虽然徐阶行事古板独断,却也做了几件好事。嘉靖末年,清官海瑞因批评皇帝治政不公遭贬入狱,嘉靖驾崩后,徐阶依遗诏名义将其释放。海瑞重返官场,屡升监察官及京畿巡抚,以铁面无私著称,被百姓尊称“海青天”。讽刺的是,曾为海瑞作保的徐阶,最终也受其威严震慑。
隆庆帝朝中大臣多为他潜邸时期师长,彼此信任,然宫廷权斗无情,情谊难敌权谋。徐阶迅速排挤政敌高拱,权势渐隆。隆庆对徐阶独断心知肚明,却对文官争斗亦厌烦。为塑造勤政形象,他每日早起朝见,虽流于形式,但努力维持帝王威仪。兵部侍郎邓洪震敢直言上奏,批评隆庆虽现身朝堂,实则懒政,缺少亲察民情,令隆庆难堪。
不过,隆庆虽懒散,重要政务未曾遗漏。继承嘉靖遗留弊政,他于隆庆元年发布诏令,鼓励官员建议修改不合理政令。明朝自洪武时期施行海禁,禁止民间下海贸易,但此政策严重违背东南沿海人民长期依赖海洋谋生的现实。倭寇横行时,东南沿海更涌现多股海盗势力,荼毒百姓。
隆庆即位后,福建巡抚涂泽民冒死上书,请求开放漳州月港为通商口岸,允许民间合法出海贸易。此前浙江巡抚朱纨亦曾上疏嘉靖,主张废止海禁,结果被诬陷自杀。涂泽民举措堪称生死一搏,但隆庆时代气候已变,他欣然接受,调整对海外贸易政策,允许私营贸易合法化。
为规范贸易,朝廷要求走私商办理“船引”——官方颁发的出海证书,详细记录船舶及所有人信息,便于监管。船引税与关税分别征收,且均以白银实缴,拒收纸币。学者统计1567至1644年间,大明从海外进口白银达3.3亿两,约占当时全球银矿产量三分之一,极大充盈国库,助力隆庆及其辅臣推行改革。
就在改革起步时,长期独断的徐阶终于下台。其间,徐阶阻挠隆庆扫墓,且对皇帝大大小小事务多有不满,性格刚愎自用。隆庆身份变化大,逐渐暴露懒散好色本性。史料记载,其即位后宫妃甚多,宠幸内臣,“稍好内,掖廷充斥”,即是委婉称其荒淫无度。
懒政与好色并存,令朝臣忧虑。即使隆庆成就开海等政绩,也难消徐阶等人顾虑。言官们对他行为不满,时常上表申诉,令隆庆郁闷难安。他曾苦口婆心责备徐阶:“朕让内臣坐营,你们为何不守规矩?”但对话无果,气氛尴尬。
失宠的言官将矛头指向徐阶。户部给事中张齐弹劾徐阶,指责其专权不顾皇上旨意。徐阶见风向不妙,聪明辞官归隐。内阁首辅之位由李春芳接任,虽为嘉靖状元,才华卓越,却不及实干家张居正。
张居正暗中联络太监李芳,召高拱回京,冬日严寒中他连夜赶来。隆庆帝对高拱信任有加,授以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职,破例兼任,赋予权力相当宰相。高拱担纲隆庆新政主力,全面推进改革。
北方蒙古骚扰频繁,高拱提出增设兵部侍郎两名,以文官辅助军事,培养储备干部。此举既提升兵部效率,也为边境将领开辟晋升渠道。
但解决蒙古问题需长远战略。隆庆四年,蒙古鞑靼部首领俺答汗与孙子把汉那吉争夺“三娘子”引发内乱,后者投明归顺。俺答汗所在游牧地从河套到大同、宣府皆属其部。把汉那吉归顺明朝为重大事件,宣大总督王崇古优待其人。
明廷请高拱、张居正等商议对策,隆庆采“躬修玄默”无为而治,令两位辅臣主导政策。高拱主张利用把汉那吉作为谈判筹码,并以战促和,维护边境稳定。最终俺答汗同意遣返所有归降汉奸。
隆庆四年十一月,帝下诏封把汉那吉为指挥使,奶公阿力哥为正千户,礼送出境。虽表面缓和,但高拱认为需封贡以示臣服,开放互市促进贸易,达成长久和平。
但功臣勋贵意见不一。徐文璧支持互市,张溶及其党羽反对。隆庆未干预,由高拱自主应对。张居正协助调和,引用明成祖朱棣封贡蒙古忠顺王例子,统一朝廷意见。
隆庆五年,正式诏封俺答汗为顺义王,许可鞑靼开放三天互市,只允许生活用品交易,严禁战略物资。地方官员戴才虽支持封贡,反对互市,遭隆庆严词斥责。
无疑,若无隆庆支持,高拱难以推行改革。隆庆虽资质平平,治国能力有限,但懂得倚重贤臣,促使明朝焕发生机,展现平庸君主的治国典范。
就在边民安享生活时,隆庆帝健康却日益恶化。类似多数短命中兴君王,他“积劳成疾”,不同的是,他耗费精力在深宫纵情享乐。即位初期好色成性,后宫嫔妃不断增加,四至六年间册封十三名嫔妃,另有无主位者数不胜数。隆庆六年三月,病情加剧,仍赐封四名嫔妃,生活奢靡,宴乐不断。
辅臣与言官虽不再严厉指责,仍关心皇帝起居。户部给事中蔡汝圣劝诫皇帝节制生活,但隆庆未予理会。或许从昔日被束缚到今日君临天下的巨大反差,让他以极端享乐来疗愈内心创伤。
除纵情酒色,隆庆还表现出“暴发户”心态,对金银珠宝追求近乎疯狂。他多次严令云南等地按时进贡黄金,挑剔珠宝瑰宝,若官员怠慢,即施以罚俸、廷杖,甚至刑部重罚。
终因纵欲过度,身心耗尽,隆庆于隆庆六年五月二十二日传出“上不豫增剧”消息。三日后,他进入弥留状态,诏令高拱、张居正及辅臣高仪入宫辅佐。令人惋惜的是,他膝下子嗣稀少,指定的继承人是年仅九岁的三皇子朱翊钧,由张居正精心辅导。
隆庆曾担忧“主少国疑”,曾对高拱言:“祖宗二百年天下,国有长君,争奈东宫小哩!”临终仍断断续续叮嘱:“以天下累先生”,“事与冯保商榷而行”。
次日,年仅三十六岁的隆庆帝病逝于乾清宫。十余天后,朱翊钧即位,史称万历皇帝。隆庆未料到,自己逝世后,高拱、张居正、冯保三人很快陷入激烈权力斗争,最终三人皆为输家,张居正与冯保合力驱逐高拱配资论坛之家,仅十年后均被万历清算。万历虽平息前朝内斗,却未成为真正赢家,后世皆谓“明之亡,实亡于万历”。
发布于:天津市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炒股配资网选 一个善举,毁掉大明辽东防线!收留蒙古灾民,最终让他自焚殉国!_袁应泰_熊廷弼_辽阳
- 下一篇:没有了